品种名称: 热油2号
作物: 油棕
选育单位: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、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
年份: 2024
审定编号: 热品审2024006
品种来源: 从哥斯达黎加引进的F1代杂交种子,母本为Oleifera,父本为Guineensis。
特征特性: 植株茎干直立,乔木,圆柱形,须根系。叶簇生于茎顶,羽状全裂,花单性,雌雄同株异序;果穗呈卵形,由果柄、果穗轴、小穗、小穗刺和果实组成,未成熟果实的颜色呈绿色,成熟的果实呈橙黄色。果实呈长卵形,外果皮光滑,中果皮厚,肉质,具纤维,内果皮不明显。种植3年后结果株比例为84.2%~87.5%;种植后第10年,果粒9⁓10 g,果肉厚5⁓10 mm;果实含油率为39.18%⁓42.25%,果穗出油率22%⁓24%。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性试验结果表明,“热油2号”棕榈油不饱和脂肪酸70%⁓72%,油酸含量为53%⁓55%,显著高于参试品种,品质优,为高油酸品种。
产量表现: 历年品种区域性试验结果表明,热油2号在海南定植后第9年,产油量为210.95 kg/亩,比对照品种增产4.81%。
审定意见: 该品种符合《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(油棕)》 审定要求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海南文昌及相似气候区域种植推广。
栽培技术要点: 整地挖穴为一犁一耙,种植穴长×宽×深为(60⁓80)cm×(60⁓80)cm×(60⁓80)cm。定植株行距(7⁓9)m×(7⁓9)m 三角形种植,亩植10⁓11株。植后适时浇水,控高草;每株每年施复合肥2⁓8kg,配合补施其他肥料,每年施肥1⁓2次;4—6年树龄结合采果轻度修叶,此后结合采果修叶。授粉后5.5⁓6个月,果实的颜色由绿色变成橙黄色即可收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