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 南
编号:桂审证字第011号
品种来源
红南系广西农科院育种室,1970年用“红梅早”与“广南1号”杂交一代再经辐射处理于1974年育成的早籼中熟品种。
产量表现
1975年区农科院品比,平均亩产1033.7斤,比对照品种广选3号增产5.11%;1976年继续品比,平均亩产1003.7斤,比对照种广选3号增产0.8%;1977年参加广西区试,89个试点平均亩产893.3斤,比对照广选3号增产8.6%,四个稻作区产量均居首位,在桂南、桂中、桂北和高寒山区稻作区分别比对照增产7.7%、8.4%、9.4%、6.6%。1978年复试,全区72个试点平均亩产886.4斤,比对照广选3号增产6.7%,四个稻作区均比对照增产,在桂南、桂中、桂北和高寒山区分别比对照增产7.1%、6.7%、5.1%、7.8%。
1979年提升参加南方稻区区试,早籼迟熟组5个点平均亩产848.6斤,比对照种南京11号增产0.4%,比桂朝2号、广二104分别减产1.5%和0.8%,但红南比上两品种早熟10.2天和5天,日产量为6.78斤,居首位。1980年复试,5个点平均亩产916.3斤,比对照南京11号减产2.9%,日产量高,生育期最短。但中熟组11个试点,平均亩产896.2斤,比对照南京11号增产4.4%。其中四川农科院作物所,河南信阳地区农科所分别亩产997.1斤和932.4斤,增产14.2%和11.2%,增产达极显著水准;贵州黔东南州、湖南黔阳地区所、四川沪州水稻所,湖北恩茂地区所分别亩产818.3斤、896.7斤、758.5斤和684.4斤,分别增产11.1%、7.8%、7.6%和5.7%,增产达显著水准;在陕西汉中、安徽的滁县地区农科所分别亩产1040.1斤和843.3斤,增产5.1%和5.4%,增产不显著,还有三个点是减产的,减产幅度0.65~10.2%。
特征特性
在南宁种植全生育期120天,比广选3号早熟4—5天。株高93厘米,株型集散适中,植株生长整齐,叶片较宽但直立,分蘖力中等,生势稳健,抽穗整齐,成熟一致。苗期稍耐寒,后期熟色好。穗较大,平均每穗119粒,结实率86%左右。谷粒椭圆形,谷壳秆黄色,无芒,千粒重26.6~27.2克,糙米率79.8%,蛋白质含量9.19%,米质中等。中抗稻瘟病、白叶枯病。缺点是叶片较宽,成穗率较低。
栽培要点
桂南可于2月底3月初播种,桂北、高寒山区于3月中下旬播种,桂中介于两者之间。秧龄30天,育成五、六片叶的嫩壮秧,若采用小苗或铲秧,叶龄可小一些。要浅插,插足基本苗,行株距6×4寸或6×3寸,每蔸插6~8苗。要施足基肥,及时追肥耘田,够苗露晒田,要注意氮肥不能施过量,防止倒伏,对病虫害要加强防治。
适应范围
全区可种植。但在沿海地区的沙质土田表现较差,不宜大面积推广。
- 浏览 35622 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