粮食是社稷之基,种业则是粮食之本。近年来,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,为粮食丰产丰收和国计民生提供了重要保障。面对现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,我国种业特别是热作种业的发展,比任何时期都更为紧迫、更为重要。
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,种业是国家战略性、基础性核心产业。热作产业是保障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、带动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,热作种业是热作产业发展的基础,种业大发展,热作种业不能缺席。
(1)热作种业比较优势突出。
热作种业是南南合作的重要载体。热带地区国家多、人口众,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沿线主要在热带。热作品种已成为与热区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,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古巴,向古巴人民赠送了辣木种子,这些种子如今已经生根发芽、枝繁叶茂,成为中古友谊新的见证。当前,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。在这一背景下,加强热作种业国际合作前景广阔。
热作种业是我国种业突围的重要突破口。全球种业格局在深度调整,种业国际竞争在加剧。然而,国际种业巨头业务主要集中在玉米、大豆、小麦等温带作物领域,热作种业是国际种业巨头控制的薄弱环节。大力发展热作种业,不仅有利于深化我国与热区国家交流合作,更可能在国际巨头的严密包围下率先突围。
种业是保障天然橡胶这一战略物资供给的基础。为国植胶、巩固国防、保障民生是热作人的初心使命。我国天然橡胶打破了国际上“北纬17度以北无法种植”的论断,实现了橡胶树大面积北移种植,最北到达北纬24度。近年来,天然橡胶贸易竞争在加剧,在这种情况下,谁掌握了种质资源、选育出良种,谁就能在产量、质量、成本上占据优势,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、取得主动。随着1800万亩生产保护区的划定,要夯实生产基础、保障战略资源安全供应,就必须加快选育早产丰产、胶木兼优的橡胶树新品种。
种业是热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。随着消费升级,人民群众对荔枝、龙眼、香蕉等热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、品质要求不断提升,培育绿色生态、营养安全、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是市场的客观需求。近年来,全球气候变暖,橡胶白粉病、香蕉枯萎病等病虫害为害严重,必须加快选育高抗病虫害品种,减少农药化肥等投入,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,促进节本增效。随着热作生产劳动成本攀升,尤其是橡胶割胶、咖啡剑麻采收等耗费大量人工,必须加快培育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品种,助力生产方式转型升级、生产效率提高。
(2)热作种业支撑产业发展。
目前,我国已初步建成涵盖热作种质资源收集、保存、鉴定、编目、分发利用及资源信息的全热区工作体系,建设了橡胶树、木薯、荔枝、龙眼、芒果、香蕉、剑麻、南药等一批热作种质资源圃和种质创新基地,圃存资源总量30种、3.8万份以上,资源保存数量位居世界前列,同时,在全球率先开展了热作全基因组测序研究,胡椒、椰子、木薯、芒果、橡胶、辣木等作物基因组测序水平世界领先。
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新品种不断涌现,扭转了热作生产主要依赖引进品种的局面。研发推广了“观音绿”荔枝、“冬宝9号”龙眼、“凯特”芒果、“华南”系列木薯、“文椰”系列椰子等一批热作优良新品种,40多个品种通过国家热作品种审定,制定了17个作物的34个品种审定规范及试验技术规程。高抗香蕉枯萎病品种“中蕉9号”,能较好替代枯萎病严重地区主栽的巴西蕉等品种。速生高产晚熟品种“热研7—20—59”,已成为新一代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的主栽品种。我国热作种业生产供应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,国家种子生产经营许可企业数超过300个,其中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11个。建设国家天然橡胶良种苗木补贴基地40个以上,年供苗约1000万株,补贴地区良种覆盖率100%。认定建设了3批、21个南亚热带作物良种苗木繁育基地,热作品种结构不断优化,天然橡胶、香蕉等主要热作良种覆盖率超90%,主要热作商品种苗供应率超80%,有效保障了热作生产需求。
近年来,随着我国种业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,橡胶树、菠萝等热作种质资源规范交流进一步加强,累计引进2000份热作种质资源,一批抗病、高产或抗寒种质资源的引进,填补了我国热作种质资源空白。同时,我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出口辣木等热作种子,广泛开展热作技术交流合作,促进了世界热作产业发展。例如,我国企业在柬埔寨推广“华南5号”木薯品种650万亩,改变了当地多年来无木薯主栽品种的状况,有力服务了“一带一路”农业合作。
种业发展与热作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,仍存在诸多短板;基础薄弱,尤其是热作种质资源家底尚未摸清,自然生态下的热作种质资源种类与数量显著减少,野生近缘植物消失速度加快;原始创新能力不足,与小麦、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相比,我国多数热带作物育种创新还存在较大差距,特别是自主研发、抗逆性强、推广范围大的优新品种数量还不多;品种保护难度大,热带作物育种周期长,且多以无性繁殖为主,以枝芽、组织的嫁接、扦插、培养等方式即可获取新品种,扩繁成本不高,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大;热作种业企业实力不强,几乎没有专门从事热作种业经营的龙头企业,这已成为制约热作种业和热作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。
(3)热作种业需要政策协同。
加大对热作种业前沿性、基础性、公益性研究的投入。研究实施热作种业提升专项,支持热作种质资源圃(库)建设,打造一批重点研究平台和试验基地。研究恢复实施橡胶树等热作良种补贴,提高良种覆盖率。建立政府引导、企业主体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,对符合条件的热作种业企业,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信贷和税收优惠,引导开展商业化育种、育种创新、种子生产加工基地等建设。
抢抓热区海南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重要契机,面向世界广泛开展热作种质资源收集和共享交流。完善热作资源圃(库)设施条件,加强低温离体保存等先进技术在热作种业中的应用。建设精准鉴定基地和规模化基因挖掘平台,提高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和挖掘利用水平。教育培养一批热作种质资源专业人才,打造一批热作育种顶尖人才和团队。
支持开展热作育种理论方法和分子育种、检测检疫、抗性鉴定、生产加工、信息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。大力发展生物育种技术,提高信息化、智能化技术在种业中的应用。建设育种协作机制,开展荔枝、香蕉、龙眼、橡胶树、木薯等跨区域、跨单位的区域试种和良种联合攻关,尽早实现重大良种突破。完善与农业种业大数据平台相衔接的热作种质资源信息平台,提高资源和信息创新利用水平。
突出育种企业主体地位,支持优势热作种业企业建立自主研发机构,构建以育种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热作种业科技创新体系,支持其重点开展瓜菜、果树等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搜集、保护、鉴定以及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新研究。整合资源、集中力量,培育育种基础好、创新能力强、市场占有率高的热作种业龙头企业,打造种业核心竞争力,支持发展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的中小繁育企业。
- 浏览 15338 次